广告位1
首页 热点 半导体资产被荷兰冻结:闻泰科技回应

半导体资产被荷兰冻结:闻泰科技回应

2025 年 10 月 12 日,中国科技企业闻泰科技发布声明,直指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旗下安世半导体实施的全球运营冻结令,称其 “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8…

2025 年 10 月 12 日,中国科技企业闻泰科技发布声明,直指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旗下安世半导体实施的全球运营冻结令,称其 “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在半导体行业掀起层层波澜。这起涉及跨国企业控制权争夺、地缘政治博弈与市场经济原则碰撞的商业纠纷,正在成为检验全球化时代国际商业规则韧性的典型案例。

半导体资产被荷兰冻结:闻泰科技回应插图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下达的部长令显示,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 30 个主体被要求全面冻结资产处置、知识产权转移、业务调整及人员变动,冻结期限长达 12 个月。几乎同步实施的鹿特丹法院裁决,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在安世半导体的董事职务,并任命独立接管人临时执掌公司。这套 “行政令 + 司法令” 的组合拳,将这家年营收超百亿元的半导体企业置于特殊管控状态。

闻泰科技在声明中明确两点核心立场:其一,荷兰政府的行政干预缺乏事实依据,所谓 “国家安全风险” 实为掩饰地缘政治偏见的幌子。作为欧盟成员国,此举直接违背欧盟倡导的市场经济原则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其二,安世半导体个别外籍高管的股权变更诉求与政府指令存在异常联动,实质是通过政治施压架空股东权利、颠覆合法治理结构。公司强调自 2019 年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全资收购后,企业营收增长 80%、专利储备扩充 40%,经营质量全面超越历史水平。

这场纠纷的复杂之处在于多重矛盾的交织。从法律层面看,荷兰政府援引《企业合并控制法》第 4.17 条赋予的特别审查权,但该条款通常用于并购交易的反垄断审查,而非针对已完成五年的既有投资。司法裁决的紧急临时措施程序,也被质疑是否符合 “企业重大利益受损” 的适用标准。商业伦理维度,管理层主张的 “合规诉求” 与股东权益的法律边界亟待澄清。而更深层的产业竞争背景,则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过程中,欧洲对中国技术崛起的焦虑与防范。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领先的功率器件供应商,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其荷兰总部与研发中心掌握着多项基础专利,新设立的上海临港 12 英寸车规级晶圆厂即将投产。此次运营冻结不仅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更可能打乱全球汽车芯片供应节奏。值得关注的是,荷兰法院任命的接管人拥有否决公司重大决策的权限,这种特殊治理架构的持续时间与影响边界尚不明确。

这起事件折射出全球化退潮期的典型症候。表面上企业控制权之争,实则是技术主权博弈的微观呈现。欧盟近期通过的《芯片法案》明确要求提升本土半导体产能至全球 20%,但在具体执行中,成员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的过度保护措施,正在形成新型非关税壁垒。闻泰科技声明中强调的 “基于事实的风险评估” 缺失,恰恰凸显了当前国际商业环境评估体系的政治化倾向。

该案对中国企业的启示具有多重维度。首先需要重新审视欧洲投资的法律风险谱系,特别是国家安全审查机制的弹性边界。其次要建立更完善的跨国治理架构,预防本土化管理团队与东道国政策的异常共振。更关键的是探索新型的国际化合规体系,在技术创新与地缘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点。正如闻泰科技在声明中所言,企业将 “通过法律手段坚定维护合法权益”,这场跨国法律较量的结果,或将为中欧经贸关系树立新的判例坐标。

站在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十字路口,安世半导体事件犹如一管棱镜,折射出技术民族主义与全球化逻辑的深刻冲突。当国家安全的概念被无限延伸为经济保护的盾牌,当市场规则让位于地缘算计,受损的不仅是单个企业的权益,更是支撑世界经济数十年的互信基石。如何构建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新型国际合作框架,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共同课题。

本文由百科资讯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bknew.cn/wangluo/64772.html
广告位2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1-886516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318151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