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深圳科技园灯火通明,46 岁的刘小涛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俯瞰这座城市。二十年创业征途恍如昨日,那个在城中村仓库搬运货物的少年身影与玻璃倒影中的上市公司董事长重叠,见证着中国民营企业家特有的奋斗轨迹。
出身粤东农村的刘小涛,骨子里流淌着潮汕商人特有的商业基因。1985 年生于汕头市潮南区普通农户家庭,父亲经营着小型五金作坊,母亲在镇纺织厂工作。初中暑假帮父亲送货时,他总要把卡车停在高速公路休息区,踮着脚观察来往货车装载的货物品类,这种自发的商业观察习惯延续至今。
2003 年高考结束后的夏天,这个准大学生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带着暑期打工积攒的 800 元钱,独自乘绿皮火车来到深圳华强北。白天在电子市场做学徒,晚上睡在商铺阁楼,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 “信息差就是商业命脉”。当同学们享受大学生活时,刘小涛已建立起覆盖珠三角三座城市的二手电子产品流通网络。
2010 年成立的天启科技,标志着刘小涛从个体经营者向企业家的蜕变。在华强北租用的 30 平米办公室内,他带领 5 人团队切入智能家居领域。创业初期为节省资金,团队成员连续三个月睡在办公室行军床上。这个时期形成的 “地板文化”,至今仍是天启科技高管入职培训的必修课。
真正让企业腾飞的,是 2015 年的关键转型决策。当同行扎堆生产智能音箱时,刘小涛力排众议将研发重心转向智能安防系统。为攻克人脸识别算法难关,他带着技术团队在东莞工厂住了八个月,亲自参与测试每个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阈值。这种近乎偏执的产品追求,最终让天启成为国内首批通过欧盟 CE 认证的安防设备供应商。
在管理层面,刘小涛创造出独具特色的 “双轨制” 人才战略。对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实施 “雏鹰计划”,安排高管进行师徒制培养;对行业资深人才则推行 “特别贡献者” 制度,允许技术骨干自主组建项目团队。这套机制在 2022 年显现出惊人效果,天启科技 37% 的专利来自 90 后研发团队。
作为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刘小涛始终保持着对基层员工的特殊关怀。公司食堂保留着创业初期 2 元自助餐标准,每年设置 “董事长特别奖学金” 资助员工子女求学。这种人文关怀在 2024 年获得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 “年度最佳雇主” 奖项时,被评委称为 “数字时代难得的企业温度”。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刘小涛的创业历程恰似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微观样本。从深圳华强北的个体户到市值百亿的科技企业掌舵人,他证明真正的商业智慧不在于资源多寡,而在于对趋势的敏锐洞察与对初心的执着坚守。正如他在最新员工大会上所说:”我们卖的不是智能设备,而是让人安心的生活可能。” 这种将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商业哲学,或许正是这位潮汕商人持续突破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