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3 日凌晨 3 时 16 分,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的寂静被金属碰撞声撕裂。一辆白色小米 SU7 在行驶中出现异常,车身剧烈摆动后冲向绿化带,在剧烈撞击中翻滚至对向车道,随即燃起冲天火光。这一连串变故仅发生在数秒之间,却引发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
最先抵达现场的市民李先生目睹了令人揪心的场景:变形车体内隐约可见驾驶员的身影,蹿动的火苗正在吞噬整个驾驶舱。五名热心群众自发形成救援队,有人用拳头猛击车窗,有人试图用钥匙撬动车门,一位黑衣男子手持应急锤成功击碎驾驶位玻璃。然而当救援者探身查看时,车内突然爆燃的火舌逼得众人急退,手持灭火器的市民在喷洒干粉时,车身又发出诡异的金属扭曲声,火势骤然增大形成三米高的火柱。
这场持续半小时的救援行动中,最令人困惑的是全车门的机械锁死。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四名壮汉合力拉扯车门把手纹丝不动,专业破窗锤击打车窗时,玻璃碎裂后仍与防爆膜粘连形成致密网状结构。参与救援的网约车司机王师傅事后回忆:”我们连后备箱都试过,所有逃生通道就像被焊死了一样。”
消防人员 3 时 34 分抵达现场时,车辆已进入全面燃烧阶段。高压水枪压制明火后,救援人员发现传统破拆工具难以应对新型车体结构,最终使用电动液压剪配合角磨机,耗时 12 分钟才切开 A 柱。被救出的驾驶员经确认已无生命体征,遗体表面灼伤程度显示,致命伤可能发生在碰撞瞬间。
事故现场遗留的刹车痕长达 47 米,绿化带护栏呈 45 度角弯折。专业事故分析师根据行车记录仪画面推算,涉事车辆碰撞前时速超过 140 公里,远超该路段 80 公里的限速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多位目击者称听到驾驶员在碰撞前发出异常吼叫,该细节已提交司法鉴定机构进行行为分析。
截至发稿,涉事车辆制造商尚未就车门锁死问题作出技术说明。成都消防应急处突专家向媒体透露,新型电动汽车的紧急断电保护机制可能存在设计缺陷,”碰撞后全车电子系统立即断电,导致机械门锁同时失效,这种情况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极为罕见。”
这起事故引发的讨论正在持续发酵。汽车工程学会安全专委会某匿名专家指出,2023 版《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技术要求》中关于机械逃生装置的规定存在漏洞,建议新增 “碰撞后车门必须保持可手动开启状态” 的强制条款。成都交警部门表示,完整事故报告将在完成技术勘验后向社会公布。